螢光蕈通常會在腐爛的竹片或竹葉堆當中長出來,最近的天氣型態,在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內,就可以發現螢光蕈的蹤跡,點點發亮,十分奇特。它的發光機制被認為是利用蕈體內的螢光素、螢光酵素等化學作用而產生,據說螢光蕈有些微毒性,誤食會造成腹痛,有些人觸摸會有皮膚的過敏反應,至於螢光蕈發光的目的,因台灣目前對螢光蕈的紀錄很少,還有待進一步學術研究。
...(詳全文)
~試著嘗試新事物,感受世界的快樂~


東非大裂谷北部的叉形,圖片中央是西奈半島,上方是死海和約旦河
台灣不少企業是環保尖兵,例如全球第一高樓台北一○一用了「氮氣阻溫法」,讓人來人往的超高大樓省下冷氣費;中型企業發動全體員工節約能源,一個月省下來的水電費最高可達兩百萬元。
外交部長黃志芳7日上午9點召開記者會宣佈,在中國的威脅利誘之下,哥斯大黎加總統阿里亞斯今天凌晨已經宣佈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,中華民國(台灣)政府對此至表遺憾,即日起正式斷絕兩國外交關係,並終止兩國之間所有的合作計劃。黃志芳於記者會後並表示,今早已請辭以示負責。
世界遺產中文名稱:姬路城







科學家宣稱,一頭肉食性恐龍1.25億年前留在西班牙北部湖床的化石痕跡,足可證明至少有某些恐龍是游泳健將。
台中縣山線社區大學學員王鎮炎,在大甲溪石岡河床採集到猛瑪象幼象的「臼齒化石」,這也是中部地區首次發現猛瑪象遺骸。
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,珍貴稀奇的神秘甲蟲「中林氏埋葬蟲」,在1937年由日籍學者「三輪勇四郎」命名後,台灣就再也沒有人觀察到這種埋葬蟲,太管處委託進行的研究發現,去年在中央山脈二千五百公尺以上的高海拔地區,「中林氏埋葬蟲」在失蹤七十年後再度現身。
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最近完成全台苔蘚植物資源調查,發現台灣苔蘚多達1500種,分布密度和種類多樣性幾乎是全球之冠,其中更有20%是稀有種苔蘚,連全球最大的美國密蘇里植物園都專程來台採集標本帶回園內展示。
北美洲特有的「布魯德 13蟬」(Brood XIII) 在經過17年蟄伏後將於下周破土而出,進行求偶及脫殼,由於這次總數量高達數十億隻,屆時雄蟬求偶所產生的大合唱,音量將極為驚人,但也有人迫不急待等著享用以蟬為料理的蟲蟲大餐。